薪酬分解:股份制银行下行,国有大行与城商行上升
从已发表年报的37家银行来看,股份制银行的人均薪酬全体出现下行趋势。其间,招商银行人均薪酬从2023年的约58万元继续下降,中信银行则因人员结构调整,人均薪酬微升至近60万元,反超招行位居股份行榜首。浙商银行人均薪酬接连两年下降,2024年降至约57万元。相比之下,国有大行和城商行的人均薪酬则有所上升。例如,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人均薪酬别离升至44.5万元和36.6万元,而泸州银行和徽商银行的人均薪酬则坚持在59万元和53万元的高位。
薪酬分解的背面,反映了不同类型银行的经营策略和商场定位。股份制银行分支组织会集于兴旺城市,商场化程度高,但近年来受职业竞赛加重和数字化转型影响,薪酬水平有所回调。而国有大行和城商行则经过优化职工结构和提高学历占比,逐步提高人均薪酬水平。例如,交通银行本科及以上学历职工占比超越91%,远高于农业银行的74%。
人员变化:增员与优化并存
2024年,37家上市银行算计增员近万人,增量与增幅均高于2023年。增员首要会集在事务营销和信息科技领域,反映出银职业在数字化转型和事务拓宽上的继续投入。例如,浙商银行接连三年增员,经营收入同比增幅接连四年位居股份行前列。该行在年报中表明,2024年全力推动数字化体系建造,加大金融科技及零售人才队伍建造。
与此同时,银职业继续优化职工结构,减缩低效岗位和低学历职工集体。数据显现,2024年六家国有大行专科及以下学历职工总数算计削减超越5.5万人。柜员、保安、电话客服等可代替性较强的岗位成为优化要点。此外,部分银行经过精简内设组织和压降中后台人员占比,进一步提高运营功率。
人力本钱与人均创收:高薪酬匹配高产能
虽然部分银行薪酬水平有所下降,但高薪酬往往与高人均创收相匹配。数据显现,37家银行中,8家人均创收高于280万元,其间包含6家股份制银行和2家城商行。安全银行以挨近350万元的人均创收继续位列榜首,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紧随其后,人均创收别离约323万元和314万元。相比之下,国有大行人均创收遍及在190万元左右,农商行则受职工基数较大和科技才能有限等要素影响,人均创收多在200万元以内。
人力本钱的添加与人均创收的提高,反映了银职业在战略转型和事务立异上的投入。例如,青岛银行接连两年坚持10%以上的人力资源投入增速,浙商银行总人力本钱增速接连三年领跑股份行,2024年挨近10%。这些银行经过加大人力资源投入,为战略落地供给人才支撑。
结语
2024年,上市银行在职工薪酬与人员变化上出现出增员与降薪并存的特色。股份制银行人均薪酬遍及下行,而国有大行和城商行则小幅上升。人员结构优化成为职业趋势,增员首要会集在事务营销和信息科技领域,低效岗位和低学历职工集体则继续减缩。高薪酬与高人均创收的匹配,反映了银职业在数字化转型和事务立异上的继续投入。未来,跟着职业竞赛的加重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化,银职业在薪酬与人员结构上的调整仍将继续。
本文源自:金融界
作者:调查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