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环球时报报导 记者 林小艺 单劼】作为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亲历党的二十大成功举行,又作为解说员见证成都世乒赛团体赛我国女乒完成五连冠,曩昔两个月,丁宁很忙。脱离乒乓球赛场一年多,从叱咤乒坛的大满贯选手,到北京大学的学生兼教师,丁宁近来在承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专访时,坦言自己“收成许多”。她表明,尽管奋战的舞台产生改变,但她一向在尽力带动更多人对乒乓球和体育运动的酷爱,“这些身份都令我感到自豪,也都代表着一种职责”。
乒乓球队有个优良传统
“我的乒乓球梦与我国体育开展休戚相关。”丁宁告知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她5岁开端打乒乓球,13岁进国家队,19岁首夺世界冠军,27岁成为国家队女队队长,共获得21个世界冠军。在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,11岁的丁宁被北京乒乓球队选为要点培育的种子选手。从那时起,其时藏着寸头的“假小子”就将夺冠、为祖国争气作为人生抱负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,丁宁作为观众在北京大学见证了乒乓球女团竞赛我国队英勇争金;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,全国观众在电视机前观看丁宁上场竞赛并获得女团冠军;2016年里约奥运会,丁宁收成女单和女团两枚金牌,成果大满贯伟业。2022年,丁宁成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手,以另一种方法为运动员们加油打气。
11月6日,丁宁作为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世界文化节开幕式上讲话。(视觉我国)
这些重要的时刻节点都令丁宁感到含义特殊,“每一个骄人的成果都体现出我国运动员扎扎实实的真功夫,咱们在国家供给的良好环境中全身心肠投入练习,也时刻做好预备以优异的成果报答祖国。”
“我国乒乓球队还有一个优良传统。”丁宁泄漏,“在每年最冷的时分军训,培育咱们的团体知道和爱国主义精神。尽管乒乓球这项运动在赛场上更多的是‘单打独斗’,但每一个国家队的运动员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。”
孙颖莎等新一代运动员“更善表达”
在丁宁看来,我国体育的开展一向伴随着我国的敞开和前进。以乒乓球为例,丁宁向《环球时报》记者罗列许多由一颗“小白球”推动中外友谊开展的故事。2018年11月,由我国乒乓球协会、上海体育学院、我国乒乓球学院和巴新体育部、巴新奥委会、巴新乒乓球协会共建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练习中心建立。在我国教练不到一年时刻的特训下,巴新乒乓球队在2019年7月的太平洋运动会上获得两枚银牌的前史最佳成果。2021年11月,在美国休斯敦世乒赛现场,在中美“乒乓外交”50年后,中美两国运动员携手参与混双竞赛,续写美谈。
丁宁说,近年来,我国体育逐步表达出一种自傲、容纳、世界化的形象。除了对成果的寻求,我国运动员也在各个范畴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“在乒乓球范畴,这么多年来,许多人积极参与世界沟通,咱们期望和全世界乒乓球爱好者、体育爱好者一同享用体育。”
作为我国“国球”,乒乓球项目现在越来越招引年青球迷的重视,网友们在各个渠道化身“铁粉”。谈及孙颖莎、王曼昱、王楚钦等新一代年青运动员,丁宁坦言,“比较曩昔较为内敛的咱们,他们更能表达自己的主意和特性,更长于和外界沟通,在场上体现得也愈加开释”。
重回学校,推行全民体育
2021年9月,丁宁退役后赴北京大学攻读体育专业硕士学位,一边学习,一边兼任乒乓球教师,现在已充沛习惯学校生活。“当运动员的时分每天练习不停地赶节奏,脑子一直绷着一根弦。”重回学校后,丁宁重视的东西变得不一样,“更多是怎么做好小组作业,将教师讲的专业知识学习吸收”。
在课余时刻,丁宁成为北大乒乓球提高班的教师,她感受到学校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。未来,丁宁期望在学校体育、体育教育、全民健身等方面发力,“我等待与更多人一同,从不同视点知道体育、发现体育,并从中持久获益”。
从寻求竞技金牌到推行全民体育,现在在课堂上,丁宁除了传递乒乓球专业知识,更重视向同学们传递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。“我期望能让我们感受到体育带给人们在遭受困难和波折时‘再坚持一下’的耐性。我信任,我国年青人未来将在更多范畴的世界舞台上锋芒毕露,获得更多含义上的‘冠军’。”